【www.qqxwt.com--教学课件】

2020年寒假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所有的人都措手不及,在这个全民宅在家里的史上最长的寒假里,作为老师的我们,开始了为学生作线上教学日子,人生第一次尝试做一个“十八线主播”。最初接到消息要在钉钉上授课...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新线上教学反思十一篇最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线上教学反思十一篇最新

最新线上教学反思 篇一

  2020年寒假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所有的人都措手不及,在这个全民宅在家里的史上最长的寒假里,作为老师的我们,开始了为学生作线上教学日子,人生第一次尝试做一个“十八线主播”。

  最初接到消息要在钉钉上授课的时候,我们是茫然的,不知道如何运用钉钉这个软件,更不知道如何去在网上和学生沟通。幸好二七区教体局组织各个学校的老师进行了线上的培训,我们终于知道在所有的人都宅在家里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顺利的进行教学活动。作为一次全新的尝试,这次网上授课让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第一、我们的备课要学会应对不同的情况。那天,我在钉钉上授课的过程的时候,由于是周一上午的第一节课,在线上课的学生骤然增多,钉钉系统全线崩溃,不断地黑屏,我重启了三四次,学生开始在互动面板里边不断的给我吐槽,直播教室里乱糟糟的。而那一刻,我深深的知道了,在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一个人学会乐观的面对,是多么的重要。要知道,面对这些麻烦的时候,一味的抱怨是没有任何效果的,我们只有勇敢的面对,慢慢的去解决问题,那一天,让我深深的知道了,和孩子们平等的沟通,教会他们面对问题的时候,平静的去对待,平静的去解决这些问题,有多么的重要。

  第二、线上教学对我们的备课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不单单是在网络上和学生之间,对知识的一个传授。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独立的思考和积极地配合,这样的课堂才能更加的高效。

  第三、每次批改作业的时候,我所带两个班都有很多人积极的完成,这让我在面对屏幕批改作业的时候倍感欣慰。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学生,根本就不交作业。或者直接写了完成两个字就上交。还有一些同学直接把别人上交过的作业,复制粘贴之后发在自己的作业里边。一次疫情让我们看到了学生身上的很多小毛病,也让我发现了许多孩子的美好品德。面对这些毛病,我们只能慢慢的一步一步的来,替他们来改正。

  这个寒假窗外的景色从飞雪满天到百花齐放、燕舞莺啼,我们斗室之中是焦灼的等待。这个等待的过程是漫长的,但我相信春天已经到来,我们一定可以共克难关,武汉加油,祖国加油。

最新线上教学反思 篇二

  疫情当前,全民宅家,开学临近,教育部分提出“停课不停学”,各个学校,各个老师摩拳擦掌。找设备,下软件,查资料。虽然有些手忙脚乱,但是依然做好了“十八线主播”的准备。从慌乱和各种卡顿开始,到现在各种手段协调配合,老师们已经能够灵活的适应网上教学,并且教学效果大大提升!

  一、课堂教学从容应对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经历了开始的各种慌乱,对直播软件一窍不通,各种操作,各种转换让我头疼欲裂,但是面对现实,我告诫自己,这正是自己跟上时代的机会,发动家庭所有的力量帮助我,物质支持,技术支持必须一呼即应,家里解决不了的,就咨询同事,在心惊胆战中第一节课还算顺利,我松了一口气,第二天就出现了严重的卡顿现象,导致我“仓皇脱逃”。又是不停的整改。终于连续流畅的上了几天课。课件、提问、学生练习能从容转换,这一成功还让我喜欢上了上直播课。

  二、借力同步课堂,学会使用暂停键

  “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期间,省教育厅投放了一些名师的同步课堂,这是一个很好的资源,学生们能近距离的听到名师的课,我们也能很好的向名师学习。当决定借助名师课堂的时候,又有一个问题困扰我,名师平时面对的是基础较好的孩子,而且这次录播课是无生授课,我们的孩子要怎么跟得上?我自己先试着听了一节,觉得一定要配合我们的讲解才能适应我们的学生,暂停键就帮上了大忙,需要做练习的时候、需要提问的时候、需要强化知识的时候、需要补充知识或习题的时候。停并不是慢,而是让孩子们不流于上课形式,把基础打扎实。

  三、每日教研稳扎稳打

  新的教学形式,我们每个人都是新手,群策群力是我们适应并进步的做好方法。小组的线上教研每天集中一次,然后就是有问题随时教研,半个小时,甚至是一个小时的教研时间,我们不但研究授课内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考点还一起精选同步习题,也解决我们遇到的技术问题。“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特殊的环境我们更加团结,有爱,携手带领孩子们学好知识。

  四、班会课与课堂教学比翼齐飞

  作为班主任,除了上好课,还要时时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状态,并引导他们积极的面对生活,正确的看待疫情并能获得正能量的感悟。直播班会课就应运而生,在学校的安排下,我们进行了一次线上的社会实践汇报,两次班会课,主题都是围绕这次疫情展开,目的在于让孩子们静下心来思考,从不同的途径获得正能量的感动,进而引导自己的行为。这次疫情,在给我们带来灾难的同时,又何尝不是一次生命教育、一堂人生大课。班主任要利用活生生的教材,引领孩子们上好这一人生大课。

  五、专业成长不停滞

  这次教学模式的新体验,让我意识到一个老师,不仅仅要“站好讲台”,还要与时俱进,“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从开展直播教学至今,我不但上好自己的数学课,还坚持和学生一起听其他老师的课,做到取长补短;每天再累也要读专业的书籍;每周三、周六听名班主任讲座,记笔记,写感悟。还参与了班主任联盟公众号的编辑工作,并成功编辑出第一篇公众号推文。我们经常说“言传不如身教”,我的自律或多或少的对学生是有一定影响的。

  天使在前线,教师是后盾,教育青少年,科学抗疫情。停课不停学,读书又锻炼,师生同努力,战役必胜利。家校携手,积极主动,我们既要面对现实,更要面对未来,尽我们所能做我们想做的事情。

  祝福武汉,祝福湖北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

最新线上教学反思 篇三

  线上课堂已经实施3个星期了,从开始的各种不适应到现在的渐入佳境,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怎样让孩子们在有限的线上学习时间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我是我们老师在备课时需要考虑的内容。

  首先,从教材出发,根据目前孩子们的居家现状,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选择适合学生居家学习的内容,选择好内容后,思考以怎样的形式就本节课内容给予方法指导,而不是讲授知识,传统的课堂中,师生互动,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课堂中的生成性内容老师能够及时给予指导,线上授课老师在电脑的这端,学生们在电脑的另一端,老师是对着电脑屏幕授课,无法及时监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纯粹的讲知识性的内容是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同学的需要。所以,课堂上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很重要的。

  以科学学习为例,科学探究过程中的8个目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老师在课堂中要讲清楚提出的问题中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即科学问题,如果我们想要对问题进行研究还要从科学问题中筛选出适合我们研究的科学问题,对于学生来时适合研究的问题就是同学们可以利用手边的材料进行探究的问题。有了这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就可以提出科学问题并能筛选出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

  其次,根据学生学情,还要花心思挖掘教材背后的内容,搜集整合资源,以多样形式进行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检测学生的学情,以便我们可以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

  线上课堂还在持续中,我们亲爱的各位老师同样没有停下思考的脚步,加油!

线上教学反思 篇四

  《西地平线上》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模块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中的第二

  (1)要学生重视预习:由于本本专题的教学呈现方式全部为“文本研习”,所以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因此我一开始就设计了一个赏析环节,让学生谈一谈哪一次落日写得最好或者他们最喜欢哪次落日,并说说理由。在此基础上加强朗读和赏析的能力。

  (3)适当探讨:本文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感悟和倾听,还有就是从对大自然的感悟引发开了对生命对历史等的思考,应该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层内涵进行思考领悟。因此,我又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

  上好课后,我又深思了这几个环节。

  (1)在第一个赏析环节虽然有加强学生朗诵和感悟的意识,但对语言的赏析和写作手法的表达上并没有很透彻的深入。最后只能让学生个人读集体读去体会自然之美。对于为什么美即描写手法的妙处只是让一个同学总结了下而已。

  (2)第二个探讨环节,问题设计的太多了,难以深入,而学生发言又比较浅,此时应该加入自己的看法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到深层次的思考。但在上课过程中引导性语言和意识不足;探讨时加入一些补充材料,但没有很好的运用起来,材料出现得太迟了,没有时间让学生讨论;而最后本来设计好的从“自然之大美”引发到“生命之大美”和“历史之大美”的一个升华的小结被遗忘了,没有对“世间有大美”进行层层诠释,非常可惜。

  这堂课基本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对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感悟自然和鉴赏语言的能力有一定的点拨。课上充分运用了学生讨论和朗诵的这两个重点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很可惜问题探讨时升华不够。

线上教学反思 篇五

  这堂课基本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对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感悟自然和鉴赏语言的能力有一定的点拨。课上充分运用了学生讨论和朗诵的这两个重点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很可惜问题探讨时难以深入,升华不够。而学生发言又比较浅,此时应该适当加入一些背景材料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线上教学反思 篇六

  教学目标

  1、 启发学生体会几次落日所蕴含的精神内涵,理解“大美”的含义。

  2、 理解联想在文中的作用。

  3、 抓住景物描写,感悟落日之美,体会手法对写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抓住景物描写,感悟落日之美,体会手法对写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理解联想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谈起西部,你们会联想到什么?

  学生自由谈。

  很多古诗的歌颂都送给了西部。

  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对我们来说,西部是充满新奇和陌生的所在。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西部,走近西地平线上的几次落日。

  【板书题目】

  二、整体感知

  1、文中记录了几次落日?

  明确:除开头结尾外,共写了三次落日。

  过渡:作者写了三次落日,三次都带给作者截然不同的感受。他到底是如何写落日的?第二次落日最复杂,先让我们共同来赏析。

  三、文本研习(6—16自然段)

  1、作者如何描写落日?突出了落日怎样的特征?

  学生默读课文,划出描写落日的句子。

  师生明确,多媒体展示以下句子:

  ①中午一过,太阳刚偏西,就变得不怎么显明了,像一枚灰白色的硬币,冷冷地停驻在西边天空。

  (从色彩、形状、触觉的角度作静态描写,还运用了比喻。突出了落日毫无生气的特点。)

  ②整个一个下午,太阳就这样不死不活地在我们的车屁股的地方照耀着。说是白天吧,但是恍然如同晚上,说是夜间吧,在我们匆匆的回头中,分明有一个物什,在西天半空悬着。

  (运用错觉,幻觉描写,也突出落日毫无生气的特点。)

  ③最辉煌的罗布泊的落日出现在黄昏。……当时,在我们不经意的一次回头中,蓦地看见空旷的西地平线上,一轮血红的落日停滞在那里。

  (从色彩的角度作静态的描写,写出了壮丽的感受)

  ④西地平线上那一轮胭脂色的物什,终于从我们的眼前魔术般消失,一切又重归于死寂。

  (从色彩角度进行描写,又由动态转入静态,运用比喻手法突出了落日奇幻的特点。)

  学生找一个句子分析,随机让发言好的学生读分析的句子。齐读第③句。

  师点拨并总结手法:

  我们可以从色彩、形状写景,运用修辞手法,调动各种感官,突出景物的特征。这里又突出了落日的一种变化之美。

  2、观赏了这轮落日,作者有哪些感受?

  学生找句子,谈作者感受。

  明确:

  ①这时我们的车停下来,包括陪同我们一起进罗布泊的“老地质”,都被西地平线上那辉煌的一幕震撼了。

  追问:这样写起什么作用?

  ——侧面衬托了落日的辉煌。

  ②在那一刻我突然掉下泪来,我感到,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啊!

  问:你如何理解“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这句话?

  【点拨】你们看,起初落日毫无生机,在降落之前突然变得血红。

  明确:落日让人想起人的.生命走到尽头,人应当轰轰烈烈地辉煌地死去,而不应默无声息。这里,作者表达了对死亡的思考。

  ③较之日出,落日景象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

  【板书】壮丽 庄严 圣神

  3、文中还写了其它内容。如何理解《泰坦尼克号》音乐、约翰 克利斯朵夫形象在文中的作用。

  ①两次写《泰坦尼克号》音乐,用意是否相同?(生读第9、13两个自然段)

  明确:不同。第一次渲染了死亡的气氛,悲凉的音乐与罗布泊的慌凉空旷以及太阳的灰白相谐调。

  第二次渲染了庄严、神圣的气氛,由悲凉变为悲壮。

  ②问:为什么写约翰 克利斯朵夫?

  追问:约翰 克利斯朵夫诞生于太阳,为什么写日落后紧接着写日出?

  明确:日落是生命的消亡,日出则是生命的开始。作者想告诉我们,生命是生生不息的,日落也代表重生。情感转为激昂。

  全班齐读。

  4、小结

  作者对罗布淖尔荒原上的落日,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落日悲壮的美。

  四、自主赏析

  接下来,请同学们从第一次或第三次落日片断任选其一,找一两处触动你的句子或语段品读并加以赏析。

  学生思考。

  按照学生意愿,先集中讲一次落日。

  ⑴第一次落日

  示例

  ①第2段:“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

  赏析:从色彩和形状角度作静态的描写,还运用比喻,突出了它又红又大的特点。

  ②第3段

  赏析:从色彩和形状角度作静态的描写,突出了它柔和、美丽、安谧的特点。

  ③第5段(发言学生读此句)

  赏析:a 作者对落日作了动态描写。我们平常以为太阳是静静落下去的,可是这里的太阳却是“跳跃着、颤抖着降落”。可见观察之细致。

  b 作者又运用拟人的手法,说太阳“依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好像不愿离去”。将落日写活了,使之具有人的感情色彩,很亲切,让我们想到它对人间的依恋也就是人对生命的留恋。

  ④第4段:“我们全都惊呆了。”

  第5段:“那一场奇异的风景恍若一场梦境。”可见奇幻。

  请一生总结刚才学生发言。

  【板书】柔和、美丽、安谧

  ⑵第三次落日

  问:第三次落日和前两次有何不同?

  示例

  ①第17段(发言学生读)

  赏析:没有直接实写落日,而是通过火烧云来写落日,这是侧面描写、虚写的手法。

  追问:有什么好处?

  明确:

  侧面描写起烘托作用,突出了落日灿烂、热烈、夸张的特点。虚写则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想象。

  补充:徐悲鸿《万马奔腾图》以实画六匹马和飞扬的尘土来暗示万马奔腾。

  ②第21段

  ③第20段“我多么的卑微呀!我多么的平庸呀!”

  问:作者为什么会感到“卑微”、“平庸”?

  ——他由落日联想到曾经在西部土地上发生的历史,联想到成吉思汗创造了伟大的历史功绩,造福了后人,所以感觉到自己的卑微平庸。

  追问:为什么要写成吉思汗而非平庸的人?

  ——使文章具有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文章的内容。成吉思汗是英雄,衬托出落日的雄伟。

  请一生总结刚才学生发言。

  【板书】灿烂、热烈、夸张

  五、齐读头尾两段

  刚才我们赏析的是本文的主体部分,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头尾两段写了什么。

  生齐读。

  问:有何特点?文眼是什么?

  ——照应、“世间有大美”。【板书】

  六、总结

  我们领略到的三次落日之美,是西地平线之美,是西部风情之美,也是西部历史人文之美。我们从中领悟到了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情怀。通过这堂课,我希望同学们不仅学会作者写景的手法,还希望你们也从此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如果你懂得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便是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七、课外作业

  大自然时刻向我们敞开爱与美的胸怀,一个睿智的人,能从自然界发掘美,让生活更美好。

  请同学们选择你熟悉的风景,写出它的大美。(300字)

  【提示】写景抓住特征,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运用联想和修辞。

  【板书】

  西 柔和 美丽 安谧 世

  地 间

  平 壮丽 庄严 圣神 有

  线 大

  上 灿烂 热烈 夸张 美

  课后反思

  作者描写的三次落日中,我个人认为第二次落日最难理解、也是对作者触动最大的。为了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立足“抓住景物描写,感悟落日之美,体会手法对写景的重要性”的教学重点,选择第二次落日作为示例,让学生从写景的基本手法入手,感悟三次落日不同的美,最后能够自主赏析,并在分析中解决教学难点。预设的课堂节奏是先紧后松,最终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成为课堂的亮点。但在实施过程中,突显出很多不足,值得我好好反思。

  一、未能恰当点拨,教师压抑了气氛。示例投影出句子,第一个学生发言不好时,我应当明确地从赏析要点如“颜色(视觉)、形状、动静变化、感觉”进行点拨。发言的氛围是需要一开始就营造的。为了活跃气氛,也可先让学生举手发言,能自主举手的学生一般有一定的欣赏水平,他们的示范作用可以带动其他学生思考和发言的积极性。再者,自己课前未能先观察一下地形,结果自己未能站在两组中间,一开始请学生发言就被动采取了开火车方式,压抑了课堂气氛。所以,原本设计为20到23分钟的“文本研习”环节拖到了28分钟。

  二、引导不够是因为课前忽略了备学生。因为前面环节费时多,“自主赏析”环节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未能真正让学生认真思考,大都让举手的学生发言,学生亦不能畅所欲言。对回答有偏差的学生引导不够,一切都是因为课前对学生知识水平预估不足。所以,这堂课,对学生的写景写作有多大帮助,很难说。

  三、未能灵活应对形势。学生分析了其中一次落日,如果讲得好,把教学重点落实好了,其实目的就已经达到了。我可以很灵活地把未分析的那部分内容留作课外作业。朗读不灵活,个别读太少,教师一直在挥舞指挥棒,学生中规中矩,未真正成为主体,教学气氛单调。

  四、最后应对“大美”稍加解释,可再补充席勒的话:“真正美的东西,存在于自然,且要体现理想。”

  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吃透教材,备好学生,针对不同欣赏水平的学生,多设想一些问题来点拨引导,扎扎实实地备课。虽然大雨已过,但回顾所来径,人们总能见到横着的翠微苍苍,作为一种警醒或者鞭策。

线上教学反思 篇七

  《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课堂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突出对文章本身审美韵味的把握,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方面有所收获。文中运用了联想的方法,在对落日的描写中引进文学和历史文化典故,不仅增加了文章的历史文化韵味,更是对“对世间有大美”之深刻诠释。因此从自然又升华到了对生命和历史的思考。故要培养学生欣赏与感悟自然美、悲剧美、英雄美的能力。

  课后,对这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三点感悟。

  第一,强调预习。由于本篇文章脉络较为清晰,但内容和深层挖掘的东西较多,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做好较充分的预习工作,在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注重研习。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这堂课在这一点上做得还不够好。因此,我想,如果在这堂课开始时,就设计一个赏析环节,让学生谈一谈哪一次落日写得最好或者他们最喜欢哪次落日,并说说理由,在此基础上,再加强朗读和赏析的能力。这样,学生可能会更快地融入文本。

  第三,深入探究。本文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感悟和倾听,还有就是从对大自然的感悟引发开了对生命对历史等的思考,应该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层内涵进行探究、思考领悟。

线上教学反思 篇八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停课不停学”已经成为“宅家学生族”假期的生活主流,我们老师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线上教学。

  第一次上直播课,既好奇又紧张,尽管课前结合教师用书认真备课,做好了一切准备,可是直播时难免出现一点小瑕疵。比如:学生互动交流不够,连麦听不清,网络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不断,针对这些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后,我在备课时做好两手准备,如果出现问题就会有备选解决。另外,我会提前把每天要讲的内容写下来,听名师课的时候记录好时间,什么时间停下来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做好标记,每个环节,每个流程全部写下来,这样就不会忘记了,也不会出现问题。每节课下来,都会反思今天还有哪些没有做好,或者哪个知识点没有给学生讲。

  作业评价:采用钉钉家校本,对学生每日作业进行一对一点评,每节课最后会留出五分钟时间进行作业的总体概括性评价,分享优秀作业案例,树立优秀作业模范,以鼓励引导为主。对于不交作业的孩子,课后会以语音、视频的方式单独沟通。孩子们的作业、上课听讲以及与老师的互动情况,会以积分的形式评价,一周一次反馈。背诵作业我会利用课余时间每天抽查8个孩子,用语音进行背诵,及时评价,纠正问题。每篇课文的批注、课后题都会在书上做好记录,及时上传图片。预习任务会结合每课的预习单进行预习并搜集资料。

  从早上的起床提醒,到课前的早读提示,再到课后的追踪辅导,我们老师付出的不仅是时间,更多的是身为人师的爱。看到同学们求知若渴的眼神,再看到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殷切叮咛,这就是我们夜以继日不知疲倦精心备课的动力。除了老师在奋力前行,可爱的同学们也在努力学习。

  线上教学,在学习,在反思......

  虽然病毒阻隔了我们相见的步伐,但是我们都在用行动与之较量。相信不久之后,待疫情退去,山河无恙,我们再欢聚一堂。

线上教学反思 篇九

  文章尽管写了三次落日,但都是建立在西部辽阔的疆域和人文内涵之上,如果不能体会西部的雄伟和壮观,就理解不了落日的壮美。文章的导入从解题入手,把题目补充成完整的句子。“‘我’看‘西地平线上的落日’”,从而引出“在哪里看”,看了“什么样的落日”,从而到达理清文章的思路。散文最重要的是就是语言的鉴赏。要求他们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次落日,然后进行语言的探讨。这样几乎把几个难懂的句子都找出来了。如“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落日景象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在他们自己的一些理解之后我补充讲解了电影《泰坦尼克号》(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与其说是描述爱情还不如说是表达对人类生命的关怀和尊敬,它让我们看到了人们在死亡面前的从容和尊严),把这点联合落日讲开,还是有效果的,把自己怎么理解文章的也让学生领会就够了。我认为如果一堂课能让学生提出问题而且让他们自己回答,便是成功的。也即说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让他自己说话。尽管有很多做得不成熟,但正努力朝这方面努力,便也是一种进步吧。希望每节课都能让他们有所收获,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的心灵对话,在他们稚嫩的心灵上能够留点烙印。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更是自我提升的过程。

线上教学反思 篇十

  对于分数意义的教学,遵循由简到难的一般教学规律,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和五年级下学期两个学段进行教学。基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他们对知识的学习主要还是以直观形象为主,小学数学教材中,分数这一内容安排有多种直观模型,这样的编排更适合孩子对知识的学习。

  1、分数的直观模型

  (1)实物模型,例如半杯牛奶、半个苹果儿童最早接触分数概念及其术语可能与空间有关, 而且更多是三维的, 而不是二维的,分数概念的引入是通过平均分某个实物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认识分数的,这些直观模型即为分数的实物模型。

  (2)面积模型:用面积的部分整体表示分数。通过平均分某个正方形或者圆,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涂上阴影)认识分数的,这些直观模型即为分数的面积模型。学生在三年级主要是借助面积模型初步认识分数。

  (3)集合模型:用集合的子集全集来表示分数。这也是部分整体的一种形式, 与分数的面积模型联系密切,甚至几乎没有区别, 但学生在理解上难度更大。关键是整体 1不再真正是一个整体了, 而是把几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 作为一个单位, 所取的一份也不是一个, 可能是几个作为一份。例如,在下图中,蓝色长条占全部长条的 。

  分数的集合模型需要学生有更高程度的抽象能力, 其核心是把多个物体看做整体 1。 分数的集合模型的优点是有利于用比较抽象的数值形式表示比与百分比。这时, 我们把分数看做是算子, 即把分数看做是一个映射。例如, 下面深色长条与无色长条之比为 3∶2, 或者写为 。

  分数的集合模型需要学生有更高程度的抽象能力,其核心是把多个看作整体1,所以是五年级学习分数的意义的重点,也是与三年级认识分数最大的不同。

  (4)分数的数线模型:(数轴上表示的线段长度、点)

  分数的数线模型就是用数线上的点表示分数。它把分数化归为抽象的数,而不是具体的事物。

  二、各种直观模型之间的关系

  分数的数线模型与分数的面积模型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分数可以表示单位面积的一部分,也可表示单位长度的一部分,前者是二维的,后者是线性的,是一维的。

  三、分数的数线模型:(数轴上表示的线段长度、点)

  数线模型是数轴的前身,是数轴的局部放大和特殊化,是用点来刻画分数。如图:

  分数的数线模型相对于面积模型和集合模型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材中并没有出现用数线上的点表示分数,但是在学习了真分数和假分数后出现了在数轴上表示真分数和假分数。(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基础上,逐渐抽象出数线模型)如:三年级认识分数时出现是多为用分数表示段的长度:

  如:五年级认识分数意义时多用分数表示点(数轴),更抽象。学生理解比较难。

  四、数形结合 体会真分数和假分数分布范围

  把分数在数轴上直观地加以表示,这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小学生知道正的真分数是密密麻麻地分布在(0,1)区间上的,假分数分布在1区间上的,加强分数和数直线之间的联系,更好的体会到数形结合的妙处。

  五、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的方法

  1、确定各数所在的范围看这个分数在那两个自然数之间;

  如真分数 在(0,1)即0< <1 假分数: 在(1,2)范围,即:1< <2.

  2、找出1在哪里?重新等分,找出分数单位,即:标明1份是(1/几)

  ①在0~1这一段容易找到分数单位 ,对于分数 、 、 顺着数出分数单位的个数;

  ②在6等分格里找出分数单位 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明白分数的面积模型,这里是把每2格看作一份,即:分数单位 的地方, 可以按照这个分数单位去找。

  3、对假分数 ,看有(5)个 ,顺着数过去,确定点。

线上教学反思 篇十一

  “在数射线上做加减法”这部分知识实际是让学生巩固数射线,进一步建构加减法运算,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同时进一步深化对“求和、求差”知识以及关系的理解。本课的设计思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动探索新知——层层练习”三个层次。力求以教材为基础,创设一个趣味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通过让学生描述数射线上的加减法运算,教给学生又一种计算的新方法,渗透了思想方法的获得。在数射线上做加法、减法,实际上就是一个让孩子们进一步用数射线来建构加减法运算、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0是原点(起点),数射线上的1、2、3就是自然数;“加”就是往前跳,第一加数是起始点,加几就是往前跳几格,跳着点就是加法运算的结果(和);“减”则是往回跳,被减数是起始点,减几就是从起点往回跳几格,跳着点就是减法运算的结果(差)。“往前跳”与“往回跳”生动地展示了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由于《在数射线上做加减法》这节课的内容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青蛙的家就在起点0那里,顽皮的小青蛙最喜欢在数射线上蹦蹦跳跳,我们一起来看看小青蛙是怎么跳的。当学生看到漂亮的小房子,可爱的小青蛙时,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学习的兴致也被激发起来了。我借助小青蛙外出捕食这一童趣情境,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在数射线上小青蛙活动的情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起点0那里画了一座小房子,所以小朋友根据箭头的方向就可以判断出小青蛙往大的数字跳,离家就远,以是往前跳;往小的数字跳离家近,所以是往回跳。接着我让学生用“小青蛙原来离家几格,往前(或往后)跳了几格,现在离家几格?”这三句话说说小青蛙是怎么跳的。由于用了比较儿童化的语言,学生说起来比较容易,表达得也比较完整,对图意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在此基础上我再问:要求小青蛙现在离家几格,用什么方法算,算式怎么列?因为学生理解了图意,所以都能列出算式。

  一堂课下来,我发现学生都能根据所给的算式在数射线上跳一跳,并算出结果,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由于有了数射线的帮助,他们的计算速度比以前快了,而且他们也比较喜欢这种计算的方法。但是,在课后练习中,我发现学生在做根据小青蛙跳的过程写出算式这个练习时,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了错误。我觉得这可能是我在教这部分内容时只讲了两道题的缘故,如果在教这部分内容时,再多出一道题让学生练习一下的话效果可能更好一点。

本文来源:http://www.qqxwt.com/ziliaodaquan/168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