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qqxwt.com--观后感】

《美丽心灵》观后感:当爱在 精神分裂也并不可怕

  《美丽心灵》观后感:当爱在 精神分裂也并不可怕

  原创: 刘超宁  双胞胎生活笔记

  其实,这是一篇作业。

  一直在中科院心理所学习儿童教育与发展心理学,在《儿童创造力培养》课上老师要求对《美丽心灵》这部影片写一篇观后感,并带着对创造力的认识去思考。

  所以,这篇命题作文诞生了。

  《美丽心灵》一部获奖无数的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英俊而又十分古怪的数学家约翰·纳什在念研究生时发明了他的博弈理论,短短26页的论文在经济、军事等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他开始享有国际声誉。但纳什出众的直觉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扰,使他向学术最高层次进军的辉煌历程发生了巨大改变。

  面对疾病带来的身体和精神的多重挑战,纳什在深爱着他的妻子艾丽西亚的相助和支持下,与被认为只能好转、无法治愈的疾病作斗争。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完全通过意志的力量,他一如既往地坚持工作,并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他在博奕论方面颇具前瞻性的工作也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理论。而纳什也成了一个不仅拥有美好情感,并具有美丽心灵的人。

  整部影片带着观众深度认识了一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世界,悬念重重让人欲罢不能,当影片结束,心头升起一股由衷的敬佩之情。放下演员的诠释与影片的情节,有些感受一遍遍冲击着自己。

  01

  内心的抱负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影片一开头是一群刚刚入学到普林斯顿这座世界顶级学府的学子们,纳什也是其中之一。通过这个前提,让我认识到高创造力的人必然拥有高智商,但在普林斯顿这个高智商人群的聚集地,并非每一个高智商的人都能够具有高创造力。(嘎嘎,轻松get到一个知识点。)

  影片中在纳什发明博弈理论之前,因为迟迟无法递交论文加之其孤僻怪异的性格,遭到了同学们多次的嘲讽,尤其是与同学进行围棋博弈的片段,看着纳什踉跄的撞翻棋盘跌倒在地,那一刻身为观众也能深深体会到备受奚落和打击的内在痛苦。

  经过自暴自弃之后,可以说精神分裂患者内心渴望成功的潜意识反倒进一步激发了他对于博弈理论的研究。来自于纳什心中一直不灭的远大抱负和对于数学满腔的热爱,同时还有于孤独中继续坚持使得纳什最终走向成功。而这种抱负、热爱和坚持可以说贯穿了纳什的一生,这也是最终带领纳什走向诺贝尔奖的重要原因之一。

  02

  孤独中的坚持是成功的“陪伴者”

  整部影片看下来,孤独感一直萦绕心头。从最初纳什研究博弈理论内心的孤独挣扎,到病发虽有妻子陪伴但依旧孤独的进行治疗,再到最后带着极强的理性和觉察力继续孤独的在读书馆一角研究,虽然影片描述的是身患精神分裂的纳什的一生,但相信这依旧是其他杰出的高创造力领袖所必然经历的感受。

  -- 越是优秀越会曲高和寡;

  -- 越是优秀前行道路上的同行人必然越来越少;

  -- 在这条通往杰出的道路上,每一位成功的人一定要学会的便是与孤独同在,在孤独中不停下自己探索和前进的脚步,而这往往要比潜心研究更加考验人性的坚持。

  03

  成功离不开抱持性的社会支持

  影片以纳什的获奖感言为结尾,虽寥寥数语却都是在感谢那个给予他生命中最大支持的妻子:

  said:

  纳什

  “只有在这神秘的爱情方程式中,才能找到逻辑或原由来,今天我能站在这里全是你的功劳,你是我成功的因素,也是唯一的因素。”

  当话音落下,伴着纳什亲吻妻子在第一次约会时送给自己的手帕,无比坚定和流畅的音乐响起,至此我被深深的感动。

  -- 的确如纳什所言,在他被关进精神病院这段人生最黑暗和痛苦的时期他的妻子选择了留下;

  -- 在他旧病复发再度开始出现幻觉的时候,他的"妻子选择冒着被纳什误伤的极大恐惧继续留在他身边;

  -- 在后面那十几年平淡并毫无希望的生活里选择坚持和陪伴。

  当这些镜头一一从眼前闪过,换位思考,我的内心是怀疑和动摇的,仅仅面对一个时刻出现幻觉的人都足以令我丢下眼前的一切避之不及,更何况是长达一生的相守。

  如果说纳什的一生是传奇,那他的妻子所做的一切和给予纳什全部的支持更加可谓是一部令人惊叹的传奇。

  透过影片,无论是高智商还是高创造力的人,他们都不可能做到只凭一己之力而完成不朽的创作或研究。成功背后来自于家人的理解、包容和支持,来自于朋友的鼓励都无比重要。杰出的成果并非是一个人的作品,更应该属于创作者所从属的那个抱持性的社会支持圈。

  可见,任何一个成功的传奇都应属于那个当下的社会文明。

  看到纳什的例子想到养育,对于孩子当父母要求孩子具有高成就高创造力时,是否给予了孩子足够的无条件接纳和支持。纳什最终获得诺贝尔奖的至上殊荣,但其一生所经历的痛苦应该也算得上无人能及,在这一生家人的支持让纳什重获新生,不做期待不做要求,如其所是的去支持纳什。因此当父母要求孩子有所成就之时,支持和接纳是否可以做到如此这般呢?

  父母要一个听话的孩子,又要一个杰出的孩子,也许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本文来源:http://www.qqxwt.com/xindetihui/147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