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qqxwt.com--读后感】

我的心理学入门:《这才是心理学》读后感

  我的心理学入门:《这才是心理学》读后感

我的心理学入门:《这才是心理学》读后感

  原创: 懒Panda

  记录卡

  书籍分类:心理学

  阅读时间:7天

  书籍字数:23.8万

  笔记方式:分章阅后总结

  心理学充满生机

  01

  在科学阵营里左右逢源

  谈起心理学人们最深的印象通常是佛洛依德,而佛洛依德在心理学界却不被广为赞同,因为其相信个体实例具有普遍意义而且专注构造理论却缺乏证实。

  心理学是一个主题非常广泛,担忧相对松散的学科,它包含着许多无法被统一归类的学科,强行将其归纳统一只会使其失去了意义,然而它们都是在使用科学的方法来理解行为,所以实现了学科的统一。

  科学有着三点重要的原则:(1)采用系统的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2)可以公开验证的知识为研究对象(3)研究实证可解的问题,并产生可检验的理论。

  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科学,经常会与世俗智慧相冲突,任何新生科学都会与世俗相冲突,从而导致世俗产生对心理学的排异反映,这证明了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然而碰撞却也成为了检验百年常识的一种好方式。

  可证伪性

  02

  如何挫败头脑中的小精灵

  一个理论是否具有可证伪性是这个理论是否有意义、是否正确的重要基础,如果一个理论不能证伪且与自然毫无关联,则其实无用的。许多容易被接受的大而全面的伪理论,通常都是不具备证伪性的,因为它本身就是站不住脚的。

  而并不是所有的理论都具有相同的可证伪性的:可证伪性原则的一个含义就是,并非所有伦理的验证都具有同样的价值。好的理论可以做出具体的预测,具有高度的可证伪的,如果一个明确的预测被证实,则会为这个理论提供更大的价值。科学中犯错是正常的,如果理论提出的预测是错误的则说明原理论要么应当抛弃,要么应当进行改变,更有助于完善成正确的理论,所以应该正视错误而不应该刻意去包装错误。正是因为这种由于被证伪的预测所引发的理论修正,想心理学这样的科学才能逐步向真理逼近。

  操作主义和本质主义

  03

  “但是,博士,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与本质主义试图从字面意义给出片面最终答案的方式不同,操作性定义是利用可测量、可观察的操作来表述的概念定义。操作性定义指理论中某个关键概念具备可重复性很强的行为来观察表述,是某个理论具有可证伪性的主要途径之一,是让科学知识变的公开校验的主要机制。不同的操作性定义反应的不是该学科的混乱,只是反映从不同角度定义概念的方式,一个概念也有许多可选择的操作性定义。理论应该是经得起公开操作性校验而证实,而不是凭个人直觉妄论的。

  与其他科学不同,当其他科学给出某些理论而不能解释最终本质问题时,大众的反映是因为学科的困难而欣然接受。但是心理学也有着相关的特质,却会被大众质疑,因为大众需要心理学能回答最本质的问题心理学与其他科学一样,无法解释本质,只能不断完善操作性定义,试图描绘出一个更清晰的世界。

  见证和个案研究证据

  04

  安慰剂效应和了不起的兰迪

  个体研究和见证叙述可以作为提出假设的条件,但是因为作为孤立的现象而存在,缺少对比性,无法证明某一特定理论的准确性,也忽略了其他的可能性,是无法为理论证明提供支撑的。而且由于安慰剂效应,即便不施加外力,人类都会战胜一些疾病,所以在医学角度上来说,见证叙述所含的安慰剂效应会影响理论的准确性。一个具有“鲜活性”、高传播性的个体案例可能会否定大量案例得出的结论,从而影响人的判断,这点不但会在生活中影响人们做出判断,也会在科学中影响理论的准确性。

  见证证据其实就是一种格外生动和鲜活的信息,虽然对科学研究没什么影响,但它却可以让人们产生过分依赖性,做判断时因为太依赖见证证据而失准,所以它为伪科学打开了便捷之门。

  相关和因果

  05

  用“烤箱法”避孕

  两个变量之间仅存在相关时不一定就一定存在因果关系,因为可能还存着与两个变量都有关系的而未被测量的第三变量有关。而就算两个变量间有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的方向因不能仅仅通过相关来判断。

  在行为科学中,存在很多选择性偏差,提防选择性偏差的好方式是不要应为相关就推断因果,要站在怀疑的角度去继续仔细观察。

  让一切置于控制之下

  06

  聪明汉斯的故事

  实验比相关研究更能够做出正确的因果推断,其原因就是实验的方法是操纵与控制。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要对被设为原因的变量进行操纵,并且通过实验控制与随机分配保持其他所有的变量不变,然后在观察是否会影响因变量。实验的方法将两个变量之间的其他自然变量进行控制,保证其他变量的影响不变,区分出自然存在的关联,相对地消除了其他变量的影响,从而分离出了变量与因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可是想要达到这个目的,科学家通常需要创设出来自然环境中不会出现的特殊条件。

  不像是真实生活的心理学实验与“人为性”批评

  07

  随机取样与随机分配不同,随机取样是任意抽取实验样本,随机分配是样本分在实验组与控制组的概率相同,随机分配是真实验所必须的条件。

  理论研究所追求的是对心理学过程的理论验证,也成为基础研究;(www.fwsir.com)应研究的目的是把实验结果直接推广到现实中的某一特殊情境中去,虽然一些研究是为了直接预测某一特殊情况而设计的,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大多数科学研究仍然用于验证理论的基础研究,虽然现在可能没有任何意义,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可以喝其他规律相结合,共同解决某一特殊问题。

  通过仔细分析要产生一个现象究竟需要哪些实验条件,科学家们对现象有了更精确的理解,把研究的关键变量从索要控制的无关变量中分离出来,这为建立一个更精确的理论奠定了基础。心理学实验“不像是真是的生活”这个事实其实是一种优势。

  避免爱因斯坦综合征

  08

  聚合性证据的重要性

  “跃进”对于心理学来说是一个糟糕的模式,新的科学理论不仅仅要解释新的事实,还需要兼容旧的事实,这样才会被认为是一个真正的理论进步。很多科学领域的进步靠的都不是某一个突然的突破,而是由一系列够不成重大影响的停顿及前进之间的反复组成的。

  聚合性证据原则描述了心理学上研究结果是如何被整合的:没有一个实验是可以一锤定音的,但是每一个实验至少都能帮助我们排除一些可能的解释,让我们在接近真理的道路上向前迈进。

  打破“神奇子弹”的神话

  09

  多重原因的问题

  大部分复杂的行为都是由多重原因所决定的,各种各样的因素共同起作用才导致了某种行为的出现。一个强的原因变量,会是产生影响的必要充分因素;而一个弱的原因变量的出现只是增加了效应的整体统计概率。

  有时候多个因素联合在一起时会产生交互作用,变量共同作用时的集体效应,会和其单独作用时获得的效应完全不同。

  人类认知的阿克琉斯之踵

  10

  概率推理

  和大多数学科一样,心理学研究得出的"总是概率式的结论--大多数情况下会发生,但并非所有情况都发生。虽然这些结论并非是百分之百地准确,但根据心理学研究及理论所做出的预测仍然是有效的。阻碍人们理解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很难用概率的术语来思考。

  当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较大的样本总能更精确地估算出数值;样本越小,产生极端的可能就越大。如果一个过程是真正随机的,那么是有可能出现相同的结果或者某种模式的序列,哪怕是数量级小的随机事件。

  偶然性在心理学中扮演的角色

  11

  偶然性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总被人误解,当一个特定的现象没有现成解释的时候,人们总是试图将一个莫名的理论强加于原本的随机数据上,甚至当人们头脑中预设出两个变量间有关联时,人们能强行找到他们的联系。

  从概率学的角度来看,巧合其实没有那么的邪门,只是随着事件次数的增加,罕见偶合发生的概率也会增加。

  在依靠一般性的原则来做出比较准确的预测的同时,也要承认我们不可能在每件具体事情上都对,而并不意味着群体统计不适合单个人或事。这种情况正解释了赌徒心理,就算在知道牌桌上每一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他们也不会一直去选择大概率发生的那个情况,因为他们不希望用长久的方法来盈利,而只是希望有一种能立竿见影的方法在每一局都可以赢,从而才有“十赌九输”这一说法。

  行为的变化有一部分是由于随机因素作用,因此心理学家不能自诩能够预测每一个案例的行为,心理学的预测应该是对总体趋势的概率性预测。而对于临床引力学家来说,一定不要过分依赖对于自己的“直觉”与经验,因为在解释人类行为的方面,预测统计远远准确与基于个例的临床预测。对人类的行为进行预测时,错误和不确定性也始终存在。

  不招人待见的心理学家

  12

  心理学主要还是一门发现行为的普遍事实和理论的基础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并非每个人因为略懂皮毛都可以成为某个学科的专家,而因为利益冲突心理学也被世俗机构所抵制,但我们要正视心理学。

本文来源:http://www.qqxwt.com/xindetihui/149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