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qqxwt.com--数学教案】

读《我不只是数学》有感1000字

  读《我不只是数学》有感

读《我不只是数学》有感1000字

  杨鹰岭小学   操佳乐

  这本书是特级教师华应龙编着的,在编写这本书之前华老师还出版过《我这样教数学》、《我就是数学》这两本书。从书名中我们可以看出华老师从最初注重课堂教学的精彩,到专注数学教学的研究,再到注重数学文化的传播与探究。体现了华老师教学思想的不断升华。

  一直以来我总以为数学更关注的是学生思维的训练与语文课中更多的是传递人文情怀还是有较大区别的,想把一节数学课上得像语文课那样声情并茂,意寓绵长我总感觉不知从何下手,直到看到了华老师的这本书才让我茅塞顿开解决了内心的困惑。

  一、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

  华老师在这本书中提到:因为他在课堂上经常表扬成绩不好的学生,曾经就有一个孩子在课堂上问:“老师,你这不是打击成绩好的学生吗?”听完这句话,华老师就引用了一句古语“人皆可以为尧舜”来回应这个孩子。说,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很棒,无论成绩好坏,将来都可以成为大家。他还在课堂中引用陆游的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来告诫孩子们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鼓励大家在生活中多思考,多动手实践。华老师还曾在一节课上完之后用一句话总结堂课——“尽信师不如无师”,它衍生于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想告诉孩子,你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不能全都相信老师所说的话。华老师无时无刻不在向学生们传授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课堂中去,让数学课堂也变得更加有文化底蕴。

  二、错误有时是创造的开始——容错教育

  书中有个课例——猜想之后,这个问题的导入是一份学生的作业“25.3×4.2=25×4+0.3×0.2=100+0.06=100.06”引导学生辨析、猜想、证伪、证实。在学生讨论此次算法错误的原因时,华老师却适时点拨“看到这份作业我很欣赏!因为这位同学能够边计算边观察数的特点,思考简便的算法,让呆板的计算散发出了思想的光芒。这样的错误资源学生经常出现,而华老师把学生的学习资源用到了极致。体现了化错的三个阶段:容错---融错---荣错,正如他所说:“正确的解答,可能只是模仿;而错误的解答,却可能是创新。”

  三、从实际出发,打破传统思维模式

  书中还有一节讲的是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个课题经常作为公开课被很多老师上过,大部分老师创造的.问题情景都是从分物开始,例如分苹果,分月饼等活动。华应龙老师却以测量做为导入。教材中第一课时是围绕"几分之一"来进行重点教学的,华应龙老师是围绕"几分之几"进行教学。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授课模式,令人耳目一新!

  四、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美

  华老师书中提到他有幸参加了9.3大阅兵,在被那整齐划一的阅兵队伍的气势所震撼的时候,华老师却在思索着如何能提炼出数学问题。于是就有了后期带领孩子们破解了“51”之谜,让大家明白了原来排队用单数可以制造对称美。接着他提出“为了神圣的那一刻”,阅兵方队指挥官必须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自己提出了数学问题:阅兵指挥官必须要知道整个方队通过检阅区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做到分毫不误,毫厘不差。通过现实情景让学生感受原来生活中的美都是离不开数学的精确计算。

  这本书中的11个课例都是我们数学老师非常熟悉的课程内容,也可能是我们上公开课经常讲到的内容,但在这本书中都给了我一种全新,别具一格的听课感受,原来这些课还可以这么上!看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在教学这条路上还有太多太多要学习的地方,今后要向华老师学习,要向具有华老师这样智慧的前辈们学习。

本文来源:http://www.qqxwt.com/jiaoandaquan/148901.html